優秀設計師
8月26日,在“第19屆上海衍生品論壇”上,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主題演講。
李迅雷表示,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一個高震蕩、低增長的時代。就中國而言,中國上半年外需比較旺,下半年面臨外需走弱的風險,內需則稍顯不足。但李迅雷表示,中國在政策上的優勢非常明顯,因此依然有實力可以調配全社會的資源,來實現設定的目標。今年目標還是要穩字當頭,穩中求進。要更加偏重于經濟增長的質量,而不是經濟增長的速度。
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高震蕩、低增長的時代
李迅雷表示,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一個高震蕩、低增長的時代。當前在全球范圍內,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惡化、國與國之間的沖突在加大、貧富差距在擴大,這三大趨勢相互疊加,導致經濟結構、社會結構的不斷扭曲,從而使得整個經濟效率在下降。
他指出,中國與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有所差異:美國的主要問題在于供給端,需求還是能夠維持,其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整體而言比較健康;中國隨著這一輪房地產周期的下行,居民資產負債表面臨縮表,整體需求有所下降,對大宗商品的未來需求帶來一定的收縮。
李迅雷表示,美聯儲在2022年還會繼續加息,不排除加息延續至2023年上半年。如果通脹回落比較快,加息的節奏也會放緩;目前看通脹仍保持高位,加息恐怕也免不了,那么美國只能夠犧牲經濟增速,也要確保通脹能夠回落。“因為目前對美國有利的地方,就在于它的失業率水平還是處在一個歷史非常低的位置。所以貨幣政策的話,就不需要‘既要又要’了,只要能夠使通脹回落,失業率這塊就不用太擔心。我認為接下來整個美國的通脹水平會緩慢回落,但還是會處在相對高位。”
李迅雷認為,目前美聯儲既要加息又得縮表,通過控制貨幣的總量來抑制通脹,但這個操作過程還是有難度。“所以我不認為美聯儲的縮表會非常順利,它肯定也會一波三折,但是目前來看,大方向上加息和縮表都會持續到明年。”
這一輪的美聯儲加息跟以往不一樣。以往一旦美聯儲加息,外匯資金就會從新興市場大量流出,流入到歐美市場。過去所謂的加息縮表都是建立在經濟偏強的情況下,因此采取加息和縮表比較有效。
這一輪,西方經濟增速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。比如說美國GDP連續兩個季度均為環比負增長,因為資金是逐利的,美國股市經歷了十多年牛市,估值已不便宜,故資金也不會大幅度地從新興市場流出,流到歐美的成熟市場,畢竟機會不多。美國股市歷經了十幾年的上漲,現在終于出現了調整,但這是調整的第一年,可能大家還會擔心調整會持續。現在來說,新興市場流向成熟市場的外匯總量并不算多,與2017、2018年那一輪的美聯儲的加息縮表還是有顯著的區別。
就人民幣匯率而言,盡管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貶值,但是李迅雷認為不用擔心貶值的幅度會很大。因為美國現在是在加息階段,同時通脹水平還很高,所以美聯儲加息對美元指數走向是有利的。但同時高通脹率對美元指數又帶來一定的摯肘。因此,既然外匯不會從新興市場大規模地流出,也意味著我國的外匯儲備也不會大規模減少。
國內CPI方面,7月份公布的CPI是2.7,繼續溫和地上升。李迅雷認為不用過于擔心國內CPI一直上漲。CPI在達到一定的峰值之后,就會緩慢回落。中國是制造業大國,是全球商品的最大供給國,而美國則是全球商品的最大消費國,這就決定了中美之間的CPI走勢分離。“可能今年下半年,國內的CPI還會受到豬價上漲的影響,下半年的個別月份,達到3%以上。但總體而言,我認為全年CPI水平大概會在2.3%左右,能夠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到的預期新目標。”
PPI方面,李迅雷表示核心風險在于油價。近10年,油價與PPI的相關度較高。而有色金屬行業占PPI的權重為5.7%,其影響相對有限。就國內而言,能源工業品保供穩價的持續落實,以及去年高季度下面的PPI基本上是不改回落的趨勢,但是油價走高對于生產資料的成本傳導,使得上半年的PPI下行的幅度會進一步的趨緩。
李迅雷表示,中國要穩經濟、要穩增長,必須要有抓手。目前來看,前6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速是6.1%;美中不足的是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只有3.5%,說明民間對于自己經濟發展還有一定的預期不穩。在三駕馬車中,出口始終超預期的,出口反映外需,而基建投資、房地產投資和消費主要反映內需,目前外需比較旺,內需稍顯不足。
穩字當頭,穩中求進
在政策展望方面,李迅雷認為,中國在政策上的優勢非常明顯,因為可以調配全社會的資源,來實現設定的目標。今年目標還是要穩字當頭,穩中求進,要更加偏重于經濟增長的質量,而不是經濟增長的速度。
就貨幣政策來說,李迅雷認為,受通脹影響,今年央行的降息空間比較有限。從緩解企業成本角度來看,降息將比降準的作用更大。考慮到外部政策剛剛轉向,以及國內工業品價格的增長處于高位。
因此,總體上來看,中國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有限,信用擴張有困難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在6月份金融數據高增長的背后,實際上存在著政府加杠桿和居民降杠桿的因素。
“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最大的一個行業。它目前面臨著一些風險和流動性壓力,房地產的體量太大,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也是長遠的。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方向,保證房地產不出現斷崖式地下跌,這樣中國經濟穩字當頭才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。”李迅雷說。
李迅雷認為,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房地產上行周期的結束,銀行的存貸業務方面會出現相應的萎縮。原因在于,銀行是房地產崛起的最大獲利者之一,但是傳統的銀行模式——通過主要靠存貸差模式來賺錢的時代終究要過去。所以銀行要進一步地推進市場化,適應經濟轉型的變化,比如說在一季度綠色貸款的余額增速高達39%,說明綠色貸款在促進經濟轉型方面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。
“對于未來,既然居民部門加杠桿的能力不足,企業部門考慮到資金成本問題,也沒有繼續提高杠桿率。實際上,今后宏觀杠桿率的提升主要是靠政府加杠桿來推動,這我覺得未來是個大的趨勢。下半年在財政上面,應該還是會積極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,發揮好政策性銀行作為第二財政的作用。”李迅雷說道。
李迅雷表示,下半年的一般財政收支會緊平衡。在支出力度上面,存在放緩的壓力,在支出方面注重效益,還是要盡可能地能夠提高政府投資的投入產出比。否則的話,過于激進的投資,又會導致地方政府的債務率水平的進一步上升。”
他還提到,除了貨幣政策、財政政策之外,還有中國改革的政策,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。因為通過放水的方式,只能夠救一時,不解決根本問題。為了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,降低交易成本,就要立足內需,暢通循環。“立破”并舉,完善制度,通過有效的市場、有為的政府,來系統協同、穩妥推進。
危中有機,資管行業或迎來好時光
李迅雷表示,房地產拐點出現之后,對金融體系的結構也帶來重要影響。由于與房地產相關的社會融資額,包括居民房貸、房地產商開發貸、各類房地產信托產品等,占社會融資余額比重較高,一旦房地產投資的動力下降,意味著銀行很多相關業務會面臨收縮。
但是從資產配置角度而言,也是一個機會,危中有機。“整個房地產現在內循環不暢,投資意愿下降,會打破居民長期形成的地產信仰。要改變這種嚴重超配房地產、低配金融資產的資產配置格局。比如說,房地產作為居民家庭的配置,從60%降到50%,降10個百分點,那至少是超過10萬億的資產結構配置調整了。如果能夠把10個百分點放到金融資產領域,可能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資金供給。”
李迅雷還表示,或許當下我們正站在一個轉折的關口,即在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上,減持房地產,加配金融資產:一方面,傳統銀行通過存貸差來獲取盈利的模式難度增加;另一方面,由于信托公司風險的抬升,銀行也出現“資產荒”,未來銀行的理財產品將更多來自于資本市場。
在資金方面,李迅雷認為,市場總體而言是不缺資金的。舉例而言,僅2020年一年公募的發行量,就超過了IPO加上再融資的數額。中國廣義貨幣的規模已遠超美國。未來中國上市公司的數量會增加,規模會增大,質量也會上升,未來券商、資管公司、保險資管等各類資管行業今后有望迎來一個比較好的時光。
有色金屬需求回升終會出現,但需要時間
在大宗商品方面,李迅雷提到,中國是大宗商品在全球主要的使用者。比如,中國大約占到原油全球需求結構中的12%左右,煤炭中國約占全球50%,銅占比超過50%,鋁則比銅更高,鎳、鋅、硒、粗鋼等占比相對小一些,也較為穩定。
展望未來的有色金屬市場,李迅雷認為,國內的新老基建還會發力,但整體需求的回升仍然需要時間。例如在銅的下游消費中,建筑、電網占比49%,新能源領域占比8%,全國全年消耗的銅金屬為1300噸,占全球比重為52%。國內需求占全球銅總消費量的一半。
鋁的下游消費當中,交通、建筑、電網占比60%,新能源占比7%,中國全年的消耗鋁金屬的量為4000多萬噸,占全球59%。電解鋁的能耗高,在能源轉型過程當中,必然伴隨著高能源價格支撐鋁價。同時,在供應端,國內面對4500萬噸的產能天花板。歐洲的能源危機則沖擊了電解鋁的產量。
“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,那么地產、電網等傳統的需求會逐步的企穩,同時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展也將對銅鋁的需求形成持續拉動。”李迅雷表示:“根據我們測算,新能源領域的需求,在2025年對銅鋁的需求占比將分別達到15%和14%,但是海外經濟的回落壓力增大,國內經濟恢復還需要時間的傳導。總體來看,需求的回升會出現,但是需要有時間。”
。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