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秀設計師
來源:華夏時報
華夏時報(www.chinatimes.net.cn)記者 王悅 徐蕓茜 北京報道
一顆小葡萄,連成了大產業。2021年,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2.5萬畝、占全國的近1/3,酒莊228家(已建成116家、在建112家),年產葡萄酒1.3億瓶,葡萄酒產業綜合產值突破300億元,綜合效益明顯提升。
“我們以建設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為契機,加快構建更加完備的葡萄酒產業體系,積極探索拓展葡萄酒+教育、文旅、體育、康養、休閑、生態等新業態新模式,將葡萄酒產業打造成為多業態融合、高綜合產值的復合產業。”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、政協副主席趙永清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表示,到2025年,寧夏釀酒葡萄基地規模要達到100萬畝,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。
不僅如此,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袁敏道認為,葡萄酒對外交流與合作是提升一個國家或地區形象的重要媒介,也是拓展全領域開放合作的重要渠道。
為此,2022年9月6日-9月12日,由農業農村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、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(寧夏)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(下稱“博覽會”),將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辦,以全方位展示中國葡萄酒文化魅力、產業實力和發展活力。
擦亮紫色名片
葡萄酒是一張通用的名片,在促進中外人民交往發揮著特殊和重要的作用。當今,葡萄酒不僅是各國人民喜愛的佳釀,更是一種文化和時尚的生活方式。
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研報中指出,近年來,隨著民族、文化自信等因素助力國產品牌崛起,中國葡萄酒品質與世界接軌,屢次斬獲國際性大獎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經銷商關注并選擇國產葡萄酒,國產葡萄酒收割存量市場持續加速,“國產”替代“進口”的趨勢明顯。同時,伴隨著進口葡萄酒的持續下滑,國產葡萄酒的替代效應越發明顯。
而世界葡萄酒大師杰西斯?羅賓遜曾表示:“毋庸置疑,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”。
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擁有得天獨厚的風土優勢,物產豐富,素有“塞上江南”之稱。而寧夏通過立足自身優勢,進一步挖掘并弘揚中國葡萄酒特色、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,讓葡萄酒貼上鮮明的寧夏特色、中國品牌、世界價值,增加中國葡萄酒的特有文化內涵,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。
據趙永清介紹,在品醇客、布魯塞爾、柏林等國際葡萄酒頂級大賽中,先后有60多家賀蘭山東麓酒莊釀造的葡萄酒,獲得1100多個大獎,已超過中國獎牌總數一半以上的絕對優勢位居中國獎牌榜首位。
可以說,寧夏葡萄酒已經成為當地的靚麗名片。
目前,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已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2021年,“賀蘭山東麓葡萄酒”以品牌價值281.44億元、位列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第9位,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56%。
值得注意的是,為充分挖掘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生產“黃金帶”優勢,努力打造引領寧夏乃至中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對外開放、融合發展的平臺和載體,為我國西部地區特色產業深度開放、“一品一業”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借鑒和樣板,國務院批準設立了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,并已于2021年7月掛牌。
小葡萄發揮大作用
“葡萄酒產業前端連著廣大釀酒葡萄種植戶,后端連著億萬消費者。”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指出,葡萄酒產業是促進寧夏等葡萄主產區農民增收致富、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,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路徑。
不僅如此,近年來,葡萄酒旅游已經成為了一種新業態、新時尚。
據統計,中國葡萄酒旅游市場規模超過了百億,而且每年以兩位數增長。尤其寧夏因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,帶動了葡萄酒旅游的興盛,賀蘭山東麓產區被評為“世界葡萄酒旅游目的地”,酒莊獲評2A級以上旅游景區達到12家,酒莊年接待游客突破120萬人次。
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一級巡視員張西龍認為,“博覽會”搭建了寧夏通向世界的橋梁和紐帶,加速了寧夏葡萄酒旅游業的發展進程,帶動了葡萄酒旅游業的飛速發展,提升了葡萄酒旅游國際形象,提高了當地的經濟、社會效益。
為此,對于賀蘭山東麓這一“世界葡萄酒旅游目的地”,張西龍建議,結合寧夏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,在全國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。
具體而言,一是重構發展思路。整合提升賀蘭山東麓文化和旅游產業資源、自然景觀、旅游資源、文化遺產等資源,厚植葡萄酒旅游經濟基礎和內涵;二是推動融合發展。推動葡萄酒旅游串聯酒莊、景點、民宿等旅游主體間的基礎設施,加快酒莊旅游產品創新,推動葡萄酒產業與文創、非遺等產業交融互鑒;三是打造旅游品牌。創新宣傳路演和推介模式,打好全媒體宣傳組合拳,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旅游品牌,提升旅游外向度和世界影響力。
。推薦閱讀: